Power Grid 2013 Promo & 印度次大陸&澳洲《介紹&規則》



發電廠大概是因為綠毛設計師Friedemann Friese 的堅持下,每年在ESSEN展,都會有「至少一張」的電廠卡片Promo實為騙錢之舉?),以及幾乎每年必出的世界各國地圖全集,從最開始的美國/德國、2005有義大利/法國、2006的比荷盧/中歐、2008出了中國/韓國、2009是巴西/葡萄牙&西班牙、2010則來到日本/俄羅斯、2012一舉發了兩個:魁北克/巴登-符騰堡英國&愛爾蘭/北歐,實可謂地圖屆的桌遊王者(當然還有很多鐵路、旅遊類型的遊戲,也是榜上有名)。

由於電廠卡片,具有相當容易「擴充」(或小幅更改規則)的特性,Promo 卡真是百出不厭,後來也集結在BGG Store上出版販售,讓無法到達ESSEN的玩家,也可一同收藏,網誌稍早也介紹過之前的Promo卡,有興趣的玩家,可點連結參閱。今年ESSEN展如期在德國舉行,2F遊戲公司,仍舊推出一系列的擴充,要滿足收藏家、發電廠愛好者的宿願,推出印度次大陸&澳洲(Australia & Indian Subcontinent)地圖擴充,還有一張「徵稅員」(Taxes)的Promo卡片,就讓我們在ESSEN展開始前,先來看看這次的擴充究竟是「騙錢」之作,還是真具遊玩性或收藏價值吧。


圖片出自BGG澳洲全名為澳大利亞聯邦,簡稱澳洲,是全球面積第六大的國家,首都為東岸的坎培拉。由於澳洲土地約有70%的陸地為沙漠,城市多沿著海岸發展,地途中也可以看到位於城市區域的電力管線非常密集,而西岸甚至有很多城市是沒有電力管線相連的!遊戲地圖也配合著澳洲現狀,整個地圖是「禁用核電」,但是澳洲有著許多天然資源(比起一般電廠,還有9、10元的基本資源可供購買之樣貌),甚至提供玩家管道,外銷這些過剩的天然資源,以賺取更多利潤。

雖然我個人認為地圖上,分區塊的配色有點突兀(沿用著電廠常見的幾個配色),直線切開島嶼的感覺也有點詭異,但大致上還是照著澳洲行政區做劃分的。


圖片出自BGG,印度次大陸為亞洲大陸上被喜瑪拉雅山隔開的一的「地理單元」(形成獨自的地理文化特色),但面積小於一般慣稱之大陸,故以「次大陸」為名。其包含印度、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,以及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島國。印度次大陸人口壅擠,勞動力十足,是為金磚四國之一(印度),但若是你發展得太快,要小心電力短缺,而且國內局勢仍不穩定,電力燃料補充非常不足,小心空有電廠、簽約城市,卻沒有燃料發不出電力的窘境(卻也反應了極速起飛的開發中國家樣貌)!

印度次大陸上,我們主要看見三大國;另外左下角也有著以往地圖沒有看見的圖示,想必這些改變,都會為發電廠帶來一些新的遊戲樣貌,感覺是個值得添購的擴充地圖!目前遊戲的「德文」規則已經釋出,相信再過幾天「英文」規則也可以在網路上看到,屆時再幫大家整理至網誌(部分資料來自維基百科)。

Bruxelles 1893 布魯塞爾 1893《介紹&預覽&規則下載》



Bruxelles 1893 布魯塞爾 1893風格華麗,仿擬19世紀末,「新藝術」時期的各種建築、裝飾配件,是今年才要在埃森展出品的作品,屬 Pearl Games 出版,設計師則為新銳作者Etienne Espreman的第一款作品,而插畫家是我很喜愛的Alexandre Roche,其作品像是「特魯瓦」、「卡森市」,線條勾勒明確,畫風鮮明。玩家在《布魯塞爾 1893》裡要回到當時比利時的首都:「布魯塞爾」(其名稱Bruxelles 是法文的寫法),身為一名建築師,你跟著當年「新藝術」運動的風潮,打造各式手工精美、造型流線的建築物或藝術作品,共創當時被讚譽為「黃金年代」(Belle Epoque)的風華,提高自己的聲望獲得最終的勝利。

遊戲是典型的歐式中重度策略桌遊,不外乎蒐集資源、使用工人、卡片,這些熟悉的步驟,不過主題情境套用的非常好(這根本是我的罩門),跟著介紹看下去可以發現遊戲不只是一般「工人放置」的遊戲,玩家間互動性十足,還會發現,其中有不只一個非常特別的機制在遊戲裡!光是看BGG上的預覽圖片、規則說明書,查了一些與當年有關「新藝術」的資料,便讓我興奮地睡不著覺......,就趕快來認識一下《布魯塞爾 1893》這充滿藝術家美好夢想的背景設定(開箱&建築師、人物介紹)。

和封面的圖片比較一下,有沒有繪者帶我們重回1893年那種坐時光機的
暈眩感呢?圖片為當年「新藝術」風潮發起人之一的維克多˙奧塔

(Victor Horta)所興建「新藝術」風潮建物(圖片出處)。

光是封面就如此考究,你是不是對「新藝術」開始有點興趣了呢?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「新藝術」吧。新藝術(Art Nouveau,或稱新藝術運動)起源於法國比利時,名字始於是薩穆爾·賓在巴黎開設的一家「新藝術之家」(La Maison Art Nouveau)的畫廊,店鋪裡的商品展示當時最具影響力設計師之作品,大多為「新藝術風格」之作品,廣泛包含了彩繪玻璃、藝術玻璃、招貼畫和珠寶首飾等不同的藝術品。「新藝術」在當時也簡稱為現代藝術,受到日本浮世繪的影響,啟用許多自然元素、線條作為創作的參考;在工業革命後因應許多新素材如玻璃、金屬、水泥等,設計師們提出對應的設計風格、樣式,主張物品構造與型態必須合理,符合機能主義。

新藝術的建築風潮可追溯至比利時藝術家(建築師)維克多˙奧塔(Victor Horta)在1893年興建了塔塞爾公館奧特里克住宅,開使算起,同年,維克多˙奧塔好友,也是另一著名建築師保羅˙漢卡也為自己興建了位於布魯塞爾的公館,這兩棟建築(塔塞爾公館漢卡公館)被普世認為是「新藝術」風潮的首兩棟重要的建築(新藝術的風潮大約在1890 - 1910到達頂峰)。雖然「新藝術」沒落後,許多建築已被拆除,卻仍有四座在現今的「布魯塞爾」保存完好,一些甚至當做博物館來使用(如奧塔博物館)。

(四座分別為:塔塞爾公館奧特里克住宅索爾為公館范˙愛特菲爾德公館,參考資料列於文末延伸閱讀)

左為奧特里克住宅,是第一棟新藝術風格的建築;右為塔塞爾公館內部的樓梯造型,
2000年收入世界文化遺產:『這些以其開放的設計,光線的散播,裝飾刻線與建築
結構極其出色的結合為特徵的作品代表了風格上的革命。
』。
(圖片來源維基百科

十九世紀末的比利時,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。文人雅士在這邊盡情揮灑他們的創意,並散播新藝術的風潮至歐洲各地,布魯塞爾的藝術家,最具代表性的除了維克多˙奧塔外,就屬亨利·范·德費爾德(Henry van de Velde,早期為繪畫家,晚期則在德國發揚其設計、建築的理念,主張技術是產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、根據理性結構,才能創造出完全實用的設計);文學方面,『青鳥』的作者梅特林克(191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)也身處同一個時代、間、空間。在這麼多大人物的相互激勵下,藝術家、創作者自然可以激起更多的火花,這黃金年代生產出更多亙古流傳的藝術品(就連科學也格外蓬勃發展),這些人物,包含當時布魯塞爾市長化學家王儲、先進政治家都會出現在遊戲裡,供玩家們熟識、拉攏,發揮他們各自的功能。

左:亨利·范·德費爾德;右:梅特林克,以及各自在遊戲中的比較圖,可以看出繪者Alexandre Roche的用心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吐槽一下左邊長得好像克里夫歐文XD

新藝術風潮可以說是20世紀以降「文化運動」的先驅,往後再也沒有如此大規模的藝術風潮,他們主張使用大量的「自然元素」作為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,運用上許多自然的線條及曲線,大部分來自花卉、植物等。維克多˙奧塔在在塔塞爾公館內的樓梯裝飾,更被稱為「比利時線條」,為後代世人所仿擬,而這些精緻的裝置、藝術、設計乃至建築,都可以在遊戲圖版各個小細節中找到,玩家在玩遊戲的同時,也吸收了這樣的藝術風格,不單只是玩遊戲,更會是一場視覺的藝術饗宴,整件桌遊圖版、卡片,乃至各種配件,都設計、繪製地相當細緻(文末還會補充一些其他國家的介紹)。

A Feast for Crows 冰與火之歌(權力遊戲)群鴉盛宴 擴充《介紹&規則&卡表下載》



看完第一擴充:「與龍共舞」的介紹,會發現冰與火之歌第一擴充雖然減少了回合數(六回合),卻沒有改變整體遊戲的步調,然而在這種外交遊戲裡,最令人煩躁的就是「玩家們的思考時間」。不是說遇到容易有 AP(思考癱瘓)傾向的玩家,而是外交遊戲的運籌帷幄,本就與其他玩家的每個指令、口語、小動作有關係(畢竟,指令的放置是同時且秘密的)。六人遊戲裡,就算減至六回合,仍需要進行相當長的時間(畢竟,要達成遊戲結束條件:6座城堡/要塞,是非常困難的),Fantasy Flight Game在今年又出版了另一擴充:「群鴉盛宴」,就真的大大改善了這個問題(家族、人名皆連向冰與火維基百科)!

主要群鴉盛宴增加的就是位於維斯特洛大陸東北邊的「艾林家族」,艾林家族的封城是位於高山峻嶺上的鷹巢城,地勢具備天險的血門,易守難攻,在冰與火之歌的歷史上,還未被攻陷過;小說裡第一集囚困小惡魔的天牢,高山上的決鬥,都是一景。遊戲中附上艾林家族的將領卡(指令指示物、兵力則使用未用到之顏色代替),提供四名玩家角逐,分別扮演藍尼斯特拜拉席恩史塔克、和艾林家族

畫家繪製想像中的鷹巢城,以及被囚困的小惡魔圖片來源

群鴉盛宴另外一項最重要的改變,便是將遊戲計分方式,由「城堡/要塞佔領」改為「計分」制,每個家族都有一張每回合可供得分的「目標卡」,若是當回合結束時,有達成上「目標卡」上的指示(依照家族的不同有各自的目標),都可以得到「一分」;剩下的則是一次性的「目標卡」,每回合玩家可以宣告完成一張(一次性)「目標卡」,依照家族不同,達成難易度的不同,來獲得分數。遊戲宣告結束的條件也改為:「率先獲得 7分」之家族

咦,跟上一篇網誌相同的圖片,左邊自然就是「群鴉盛宴」擴充啦!

A Dance with Dragons 冰與火之歌(權力遊戲)與龍共舞 擴充《介紹&卡表下載》



冰與火之歌George R. R. Martin的小說(其也當過一陣子的編劇,小說內使用POV視角,讓讀者每篇章僅能以一個人物的視角,來窺看這個龐大的架空世界),2011年,影集推出後,又掀起一陣「權力遊戲」(影集主要取「冰與火之歌」(A Song of Ice and Fire)第一部:「權力遊戲」(Game of Throne)為名字,圖版遊戲也是以 A Game of Throne為名)的風潮,就算不看小說的人,只要提起「權力遊戲」,可說是無人不曉(相較於「冰與火之歌」這個名字,對於不是從小說開始接觸的人,還顯得較為陌生)。

因應迷人的「維斯特洛」的中土世界,不僅改編為影集,許多角色、家族紛爭的情結,也使得冰與火之歌是小說改編桌遊之熱門人選。在2011影集剛出時,我也大力推薦給朋友看,寫了一點關於「小說、影集、桌遊」的心得,歡迎點入看看。那時候圖版遊戲的二版:「權力遊戲」才剛出版,也還沒看過、玩過實體,經過這麼久之後,在台灣紅的程度(多虧了影集),即使你說這是款需要進行 3 - 6 小時的重度外交遊戲,也還是有人衝著「權力遊戲」之盛名,躍躍欲試,一腳跨入桌遊世界。

然而,遊戲的時間真的是「權力遊戲」的罩門,撇開學生族群不看,一般人平日哪有5個小時的時間,和其他四到五名玩家(這是個至少要5人玩才好玩的遊戲),一同坐在桌子前面(不受手機、滑任何APP,或者一些外務影響),共同進行這 10回合的遊戲。就算假日有時間好了,要能揪到團,恐怕也有不熟識的玩家(因為這是款外交、背叛的遊戲,如果有不熟識的玩家,或是新手,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降低遊戲的樂趣)。好在出版公司Fantasy Flight Game也聽到了玩家的聲音,出版了這個:「與龍共舞」(A Dance with Dragons)擴充(因應需求印製的遊戲,PoD),企圖縮短遊戲的時間,讓更多人可以嘗到這類型的遊戲,一起角逐「維斯特洛」的王者之座。

與龍共舞擴充(右),還有五本厚到不行的英文小說!

遊戲擴充,藉著改變起始家族位置、家族將領卡片,改變了遊戲的策略,小小一盒,裡面有50張左右的卡片,讓「權力遊戲」有了新的面相。就讓我們跟著開箱的照片,順帶一起看看規則和遊戲性的改變(家族、人名皆連向冰與火維基百科):


上圖:擴充起始配置圖。起始設置仿擬小說第五部:「與龍共舞」(連結為維基百科)情結來配置(很可惜,國外已經出版許久,出版商高寶為了配合影集的緣故,重新編譯「冰與火之歌」,再次出版,為的了搶得讀者的鈔票,所以想要看到繁體中文版的「與龍共舞」可能還要等上一到兩年的時間;反觀對岸,早就已經釋出簡體中文版),這邊大致提及一點勢力分布的原因(部分提及書中劇情,影集中尚未播出,若不願意被雷者,請斟酌觀看,文末有卡表下載)。

Madeira 馬德拉《介紹&預覽》



出產葡萄酒莊Vinhos公司:What's Your Game在2013年重度策略遊戲大作非馬德拉(Madeira)這款遊戲莫屬了!從圖版原型釋出、測試的照片放出後,不少人在BGG上詢問這款遊戲究竟要怎麼玩,其精美、經濟建設為底的圖版確實吸引了不少Geek的目光,作者聲稱馬德拉擁有獨特的骰子機制,將會類似特魯瓦那般,把骰子當做工人,來執行「工人擺放」之實。

馬德拉是位於北大西洋,西非海岸外,屬於葡萄牙的群島和主島的名字,葡萄牙文中的Madeira意思是「木頭」,主要由馬德拉島聖港島這兩個風光明媚的小島組成,大小大約等於台灣的一個小的縣市(加上聖港島為801平方公里,比彰化縣略小),島上現多以觀光業為主,有趣的是,將馬德拉橫放,恰好會相似於一個台灣的地圖,圖版上也會看到這兩個島各自的特色。

馬德拉主島,雖以觀光為業,島上竟然沒有可供休憩的沙灘,
看到這地圖,情不自禁想把它向右轉90度,就變成我們台灣啦
(圖片出自維基百科

馬德拉是一座火山島,不過火山已不再活動,特別的是島上除了火山口內,每個地方都可以看見海,想當然爾影響了當地的生活步調,處處可以看見一種歐式悠閒的氣氛。歷史上1418年,葡萄牙人發現馬德拉群島,但維基百科上記載腓尼基人可能於西元前六世紀就發現了馬德拉,當地的住宅多有葡萄牙地特色,現今足球先生 C羅也是此地住民。

島上風光,左為傳統住宅,右邊則是哥德式教堂(圖片出處自維基百科